2023/6/13 9:28:27 人气(1246)
今日在美国FDA召开的咨询会议中,与会专家以6:0一致性的投票结果,认为3期临床试验CLARITY AD的试验结果支持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AD)抗体疗法Leqembi(lecanemab)的完全批准。Lecanemab在今年1月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目前寻求完全批准的监管申请正在接受FDA的审评。
2023年过半载,处于疫情后时代的本土创新药企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虽然全球新冠药物开发暂告一段落,但新药研发的脚步并未停止,伴随全球都在呼吁创新为王、生“升”不息,行业内卷越来越白热化。国内从政府、药企到资本市场全躬身入局,紧抓创新不放松,以期在全球较为动荡的政治大环境中及早拥抱稳稳的“幸福”。
以国内政策为例,继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国务院、药监局相继发文强调完善药物创新体系,支持并加快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加快上市通道等(表1)。2023年4月,CDE发布于《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工作程序(试行)》征求意见的通知,针对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大力优化创新审评审批制度,凸显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方向,将加速临床最紧迫、最富竞争力的创新药进入市场,真正具备创新能力、具有差异化研发管线的医药企业将迎来更快速的产品获批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表1.2022年以来支持创新药发展的代表性政策
来源:东莞证券
可以预见,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事业仍是我国主旋律,当前中国医药行业处于加速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带量采购、审评加速、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组合拳,都将促使创新药产业继续一路高歌。受利好政策影响,国内药企纷纷紧跟政策指引,自觉加快创新研发步伐,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果。创新药IND批准量从2017年484个增长至2021年1559个,创新药NDA批准量从2017年的3个快速增加至2021年的69个(图1)。具体而言,本土企业在生物药研发靶点上,开始追寻靶点差异化,避免热门靶点扎堆的现象;在疾病适应症方面,从常见肿瘤治疗扩展至罕见病领域;在技术手段方面,从传统小分子化药、单抗逐渐过渡到双抗甚至三抗、抗体偶联药物、溶瘤病毒、基因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从单一手段开始追求联合治疗,多靶点用药有望成临床治疗新趋势。
图1.2017-2021年创新药IND和NDA批准情况
来源:贝达药业2022年年报
以下重点梳理几家本土创新药龙头企业的近期研发进展:
恒瑞医药
作为市值排名第一的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聚焦抗肿瘤、手术用药、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领域新药研发。目前,公司已有瑞维鲁胺、海曲泊帕、卡瑞利珠单抗等12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公司引进的1类新药林普利塞也获批上市,这也是公司对外合作产品中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另有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据2022年财报数据,2016年-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从110.94亿元增长至212.75亿元,CAGR为11.46%;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5.89亿元增长至39.06亿元,CAGR为7.09%。随着集采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逐渐出清,业内人士认为,恒瑞医药的创新药临床和商业化价值持续释放,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恢复正增长,业绩迎来拐点。
在刚落下帷幕的ASCO大会上,恒瑞医药汇报了吡咯替尼(HER2抑制剂)+达尔西利(CDK4/6抑制剂)的二期临床研究最新成果,表明达尔西利与吡咯替尼联合治疗,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毒性,包括HR阴性疾病或脑转移的患者,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以被视为完全口服、无化疗的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他值得关注的在研疗法还有SHR-1702+铂基双药化疗+BP102,以及SHR-1701联合SHR2554等,其最新成果都在ASCO大会上予以展示。
百济神州
公司在大陆、香港和美国三地上市,也是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聚焦商业化的抗肿瘤新药开发。公司目前共有3款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药物,包括百悦泽®(治疗多种血液肿瘤的BTK抑制剂)、百泽安®(治疗多种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的抗PD1抗体免疫疗法)和百汇泽®(具有选择性的PARP1和PARP2抑制剂)。国家药监局已受理一项百悦泽®针对CLL或SLL初治以及WM初治成人患者的sNDA。百泽安®和百汇泽®目前也已在中国上市,与此同时,公司获授权许可在中国市场商业化13款已获批药物,未来公司营收有望依靠上市药物实现快速增长。此外,百济神州还有12款自主研发产品处于临床阶段,涵盖小分子药物及大分子药物,包括BCL-2抑制剂BGB-11417、HPK1抑制剂BGB-15025,以及在早期数据中显示出潜力的靶向BTK蛋白降解(CDAC)药物BGB-16673。在ASCO大会上,百济神州报道了其中BGB-11417单药在R/R CLL/SLL治疗中显出有希望的初步疗效,患者在较低剂量水平下达到了治疗反应,且在最高剂量640mg/day上耐受良好,未增加剂量依赖性的毒性。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是国内最早获批国产上市PD-1药物,同时鼻咽癌、肝癌、胃癌辅助等多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鼻咽癌适应症在2022年5月收到FDA回复后已于7月份重新提交BLA,所以鼻咽癌有望最先获批,成为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国际化拐点,期待后续1LESCC、1LNPC在英国和欧洲的上市申请迎来喜讯。预估特瑞普利欧美国销售峰值可达100亿+。君实生物拥有多个创新靶点,如BTLA 全球领先;深度布局TIGIT和CD112R 深度布局,与PD-1 联用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在自免及代谢疾病中,阿达木已上市,PCSK9成长可期,公司还布局了潜力靶点 IL-17A,成长空间大。在ASCO大会上,君实生物报道了单抗Tifcemalimab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治疗难治性ES-SCL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有必要继续临床研究。
荣昌生物
荣昌生物深耕自免、肿瘤和眼科三大疾病领域,专注创新药品开发,目前被视为ADC与自身领域的头部企业。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于2021年获批上市,并被纳入医保。泰它西普(RC18)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全球首创的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可同时阻断BLyS和APRIL,完整抑制异常B细胞的信号通路,相比单靶点药物作用效果更强,具备bestinclass潜力。另一款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国产首款ADC药物,先发优势明显,目前RC48在国内已获批三线胃癌(GC)和二线尿路上皮癌(UC)两大适应症。针对GC三线治疗,RC48的疗效优于PD-1单抗,且较同类ADC药物(DS-8201)具有安全性优势;针对晚期尿路上皮癌,目前国内外暂无其他靶向HER2的生物制剂获批,RC48疗效与先发优势并举,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低表达UC领域也展示出了优异疗效;此外,在HER2相关乳腺癌等适应症上,维迪西妥单抗也在持续推进临床开发,前景可期。在ASCO大会上,荣昌生物报道了RC48与特瑞普利单抗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联用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三期临床正在开展中。
总体而言,国内创新药企与海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从整体国内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来看,本土创新药将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势头,有望在全球创新药竞争中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