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阿斯利康vs四川国为专利终审裁定 | 等10条快讯

2023/7/25 14:19:28 人气(1415)

产经观察

1|最大中药企业将从俄罗斯等国进口中药材3万吨

7月18日,中国广药集团举行中药材进口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会上,广药集团采芝林药业分别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中药材供应企业签署协议,将在未来5年内进口中药材3万吨。

俄罗斯地处高纬高寒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拥有五味子、黄芪等寒地道地的药材。印尼则是鸡蛋花主产区之一,鸡蛋花产量大、质量优。

广药计划从俄罗斯新大陆有限公司采购甘草、黄芪、防风、五味子等中药材累计近2万吨;从印尼新天地土特产贸易有限公司采购鸡蛋花等中药材累计近1万吨,总金额预计约13亿元。

2020年1月,我国新版的《进口药材管理办法》施行,鼓励药材进口,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互联互通”精神。

广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使用企业,广药集团表示:打通国内国际中药融通渠道,一方面能缓解国内中药材价格上涨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推进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来源:健识局)

2|高启强同款“绝症”用药,将超400亿!国内药企争相布局

《狂飙》可能大家都看过,反派角色高启强就在剧集中提到,自己得了一种绝症,这种绝症竟然是"干眼症"。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不过它还真的不容忽视:因为干眼症,只能被缓解,不能被治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绝症"!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信息显示,箕星药业和Oyster Point Pharma合作向药监部门递交了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的上市申请,并已被受理。据箕星药业的公开资料显示,该药品是该公司引进的眼科产品(之前被称为OC-01),采用经鼻给药的创新方式来促进天然泪液分泌。此前,这种药物已获得美国FDA的批准,用于治疗干眼症状和体征。今年4月,该药品已作为进口临床急需药品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推出。


01眼科药物市场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转变、工作强度增大、过敏源增加以及用眼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眼感染、角结膜炎、干眼症、角膜损伤溃疡、视频终端综合症、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眼科药物市场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增长。根据中康CHIS系统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等级医院眼科用药的销售额达115.6亿元,零售终端的销售额达74.2亿元。

国内眼科用药市场规模


来源:中康CHIS系统、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

眼部疾病涵盖了眼部炎症、青光眼、白内障、视疲劳、近视眼和干眼症等多种疾病。在这其中,干眼症已成为我国患者最多的眼科疾病。根据《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告》,目前中国干眼患者数量约为3.6亿人,每年可能还会有10%的新增患者。长时间使用视频终端的人群中,干眼症发病率高达93%;而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中,干眼症患病率高达90%。干眼症正在逐渐成为继近视眼之后的又一个我国国民眼健康问题

02干眼症:患者数量增长,创新药物前景大

由于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和新药的推动,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干眼症药物市场规模从18.9亿元增长到3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到2022年,中国干眼症市场规模达到37.43亿元。而全球干眼症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了302.32亿元,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干眼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33.24亿元。

目前,在国内治疗干眼症的药物中,最常用的是玻璃酸钠滴眼液。中康CHIS的数据显示,2022年玻璃酸钠在零售终端的销售额达9.3亿元,是零售终端销售额最高的眼科药物。

2022年眼科用药国内零售终端销售额TOP10


来源:中康CHIS系统、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

玻璃酸钠滴眼液大部分份额目前仍由国外企业德国EUSAN和日本参天制药包揽。国内企业如珠海联邦制药、齐鲁制药、浙江尖峰药业等在干眼症治疗领域占有相对较小的市场份额。

还有一些其他新机制的干眼病药物也在积极研发当中,正如箕星医药引进的这款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通过激活乙酰胆碱能受体,激活三叉神经副交感神经通路,基础泪液分泌增加,达到治疗干眼的目的。随着国内眼科药物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药物的引入,加上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有望推出更多高质量、有效且经济实惠的干眼症治疗药物,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03结语

干眼症是目前患者基数最大的眼科疾病之一,且患者数量在不断增长。由于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视觉舒适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除了追求清晰视力,对于视觉的舒适性和眼部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这为干眼症治疗药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蓝海。

开发更多安全有效的干眼症药物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预计将有更多创新药物涌现,包括更针对干眼症病因的药物、更具高效抗炎作用的药物、更持久滋润眼部的药物等,还有新颖的治疗方法和器械,如冷凝治疗和光动力疗法,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来源:新康界)

3|阿斯利康vs四川国为专利终审裁定

1.1背景

达格列净是一种SGLT2抑制剂,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脏衰竭、肾脏疾病、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2012年欧盟获批上市,由阿斯利康有限公司销售,商品名为Forxiga®。

达格列净2017年进口,国内已有20余家企业布局达格列净仿制药市场。截至目前,3家仿制获批上市(北京福元、山东鲁抗和北京双鹭),10+家已提交上市申请,多家BE进行中。其中,山东鲁抗和北京福元率先过评,并于2021年10月同时拿下国内首仿。

紧随其后,2021年11月30日,四川国为有限公司(四川国为)提交了针对达格列净片的4类仿制药上市申请,而这也成为了四川国为和阿斯利康这两企业专利纠纷的开端。

2023年6月14日,(2023)最高法知民终7号,作出撤销原审判决,确认阿斯利康公司享有的专利号为200780024135.X的发明专利权利要求9不属于药品专利链接案件审理的专利类型。

1.2涉案专利信息


相关权利要求:

l权利要求1:


由此可见,独立权利要求1保护的技术领域是:晶型。

l权利要求9:

在中国,达格列净获批的适应症如下:

1-单药治疗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改善血糖控制,不适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17.03.10)。

2-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成人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恶化的风险,并改善心力衰竭症状(2021.02.02)。

3-用于降低有进展风险的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下降、终末期肾病、心血管死亡和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2022.8.30)。

1.3案件信息及背景

针对ZL200780024135.X(下称:涉案专利)专利,相关案件及背景信息:


  • l2021.11.30,四川国为,提交4类上市申请



  • l2021.11.29受理, 2021.12.01公开;四川国为,针对涉案专利的登记权利要求9,作出4.1类声明,并备注:该专利类型实质为晶型专利,不应当登记在“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中。



  • l中间,涉案专利已经过3次无效宣告请求(4W112609、4W113508、4W113616),均已结案,原登记所有权利要求仍有效,均未能“撼动”该专利的有效性。



  • l2022.04.02,阿斯利康起诉四川国为,请求确认四川国为达格列净片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9的保护范围。



  • l2022.1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2022)京73民初586号民事判决。



  • l2023.06.14,(2023)最高法知民终7号,作出撤销原审判决,确认阿斯利康公司涉案专利权利要求9不属于药品专利链接案件审理的专利类型,终审裁定。


注:涉及该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涉及10项相关无效记录:4W115700、4W115553、4W112609、4W113509、4W115555、4W113465、4W113508、4W115516、4W113616、4W115264。

1.4达格列净专利登记平台信息

达格列净在中国专利登记平台上登记了四项专利,其登记的技术领域分别化合物、组合专利及用途专利。

根据药品专利纠纷实施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化学仿制药申请人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时,应当对照已在登记平台公开的专利信息,针对被仿制药每一件相关的药品专利作出声明。


1.5四川国为专利声明

针对原研在中国专利登记平台上登记的四项专利,四川国为分别对其进行了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对ZL200780024135.X,四川国为对其登记的权利要求9作出了4.1类声明,应当被宣告无效。并指出,该专利类型实质为晶型专利,不应当登记在“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中。


受理时间:2021-11-29;公开时间:2021-12-01

注:3类: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收录有被仿制药品相关专利,仿制药申请人承诺在相应专利权有效期届满之前所申请的仿制药暂不上市;4.1类: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收录的被仿制药品相关专利权应当被宣告无效。

1.6专利链接案二审交锋过程


1.7关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是否属于可登记专利类型


本案中,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记载“1.具有式Ia的结晶结构⋯⋯其特征在于粉末X-射线衍射图如图1所示”。

权利要求9记载“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结构在制备用于治疗哺乳动物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障碍、肥胖、或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阿斯利康公司在登记平台上登记的是涉案专利权利要求9,权利要求9引用权利要求1,应根据权利要求9的全部技术特征理解相关技术方案,并据此综合判断涉案专利所属类型。

因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结晶结构,该结晶结构的具体技术特征由附图1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明确。

在此基础上,权利要求9所载内容也是该结晶结构的具体用途,而非药物活性成分化合物专利和含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专利的医药用途专利。

因此,阿斯利康公司登记的权利要求并非药品专利纠纷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三种专利类型,阿斯利康公司无权依据专利法第七十六条提起本案诉讼,其起诉应予驳回。

1.8后记及启示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在我国的落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自我革新,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专利权人对可登记的专利类型和对所属技术领域类型的把控,也需要进一步司法实践经验的指导。

对于独立权利要求是晶型专利,而从权是组合物或者用途的专利,本案的技术启示是:无论权利要求采用何种撰写方式,如果相关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仅仅包括化合物的晶型特征,则应认定其属于晶型专利。但如果相关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既包括晶型特征,亦包括其他技术特征,则不应被认定为晶型专利。

原研和仿制的专利较量,已经开始,谁先读懂规则,谁先拥有先机。(来源:药事纵横)

行业动态

4|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靶点新的病理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两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不断获得突破,FDA已经批准了两款新疗法。不过,由于缺少精准的诊断工具,对于初级保健医生(primary care doctors)来说,准确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仍然十分困难。今日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一款只需要从指尖取血的血液检测可能帮助患者在家中或当地诊所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瑞典哥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指尖取血的检测手段,用于测量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包括神经丝蛋白(Nf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和217)

他们从巴塞罗那ACE阿尔茨海默病中心的77名记忆门诊患者中采集了血液(静脉取血和手指取血)。将血样转移至干血斑卡上,并在不进行温度控制或冷却的情况下连夜运输至瑞典哥德堡大学。在那里,从卡片中提取干血样,测定NfL、GFAP和p-tau181和217。

在静脉取血获得的血斑中,GFAP、NfL、p-tau217和p-tau181的水平与标准血液分析密切相关。从手指采血中提取的GFAP、NfL和p-tau217也与标准采血方式高度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初步研究证明了在没有低温储存或特别制备或处理的情况下,远程收集和测量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测试的使用受限于需要到诊所就诊、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给药以及严格的时间限制和依赖低温的交付和储存程序。一种允许在家中采血的方法,简单到可以独立进行,或由护理人员进行,将增加这些检测的可及性。这将改善早期诊断,并更好地监测被认为“有风险”或正在接受获批治疗的患者。(来源:药明康德)

5|顶刊发表新型长效疗法多重代谢获益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肝的进展阶段)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与代谢相关,人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以及能量消耗,在两种疾病机制中均发挥了作用。Pegozafermin是一种人FGF21的长效糖聚乙二醇化类似物,正在开发用于治疗NASH和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

近期,NEJM和Nature Medicine分别发表了pegozafermin治疗NASH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研究,两项研究显示,pegozafermin治疗NASH可改善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则可以显著减少甘油三酯水平、非HDL-C、ApoB以及肝脏脂肪变性

NEJM:pegozafermin治疗NASH

NASH的特征为过多肝脏脂肪堆积、肝脏炎症和细胞损伤,伴或不伴纤维化。NASH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NASH临床显著性纤维化的发展与肝脏不良预后(如进展为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和肝细胞癌)、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相关。近期发表于NEJM上的一项研究(ENLIVEN),评估了pegozafermin在经活检证实的非肝硬化NASH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项2b期、多中心、双盲、24周、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在2021年9月28日~2022年8月15日期间纳入经活检证实、出现F2期或F3期(中度或重度)纤维化的NASH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至pegozafermin组(皮下注射,每周一次15 mg或30 mg,或每2周一次44 mg)或安慰剂组(每周一次或每2周一次)。主要终点包括纤维化改善至少1个阶段且NASH未恶化;NASH消退且无纤维化恶化。此外,研究者还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第24周,在pegozafermin 3个剂量组中,纤维化改善至少1个阶段且NASH未恶化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 Pegozafermin每周一次30 mg组(26%vs. 7%;95% CI:5%~32%;P=0.009);

  • Pegozafermin每2周一次44 mg组(27%vs. 7%;95% CI:5%~35%;P=0.008);

  • Pegozafermin每周一次15 mg组(22%vs. 7%;95% CI:-9%~38%)。


在pegozafermin 3个剂量组中,NASH消退且无纤维化恶化的患者比例也优于安慰剂组


  • Pegozafermin每周一次30 mg组(23%vs. 2%;95% CI:9%~33%);

  • Pegozafermin每2周一次44 mg组(26%vs. 2%;95% CI:10%~37%);

  • Pegozafermin每周一次15 mg组(37%vs. 2%;95% CI:10%~59%)。


在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组(68%)相比,pegozafermin每周一次15 mg组、每周一次30 mg组、每2周一次44 mg组分别有95%、85%、67%的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与pegozafermin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恶心、腹泻和注射部位红斑。该研究未报告严重程度超过3级的不良事件或死亡。

总的来说,在这项2b期试验中,pegozafermin治疗可改善纤维化。这些结果支持pegozafermin进入3期开发。

Nature Medicine:pegozafermin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500 mg/dL且≤2000 mg/dL)会增加急性胰腺炎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与肥胖症、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关。生活方式干预通常用于该疾病的一线治疗,但甘油三酯水平一般仍会升高,几乎所有患者均需要药物治疗。针对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理想疗法需要既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还能改善其他代谢合并症。

既往有研究显示,pegozafermin对NASH患者的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和HDL-C)、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和肝脂肪具有有益作用。近期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ENTRIGUE)进一步支持了pegozafermin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潜力。文章指出,“这是第一个将FGF21类似物作为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新型疗法的临床试验。”

这是一项2期、双盲、随机、5臂试验,在2020年11月~2022年2月对489例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进行了筛查,并将接受随机分组和治疗的85例(17.4%)患者分配至pegozafermin每周一次9 mg(n=16)、每周一次18 mg(n=17)、每周一次27 mg(n=18)、每2周一次36 mg(n=16)以及安慰剂(n=18)治疗。治疗8周。研究主要终点为pegozafermin治疗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患者平均年龄为53.7岁,75.3%为男性,平均体重指数(BMI)为33.1 kg/m2。

在所有剂量组中,治疗8周后,pegozafermin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水平所有剂量pegozafermin合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中位水平相较于安慰剂组显著降低-57.3%vs. -11.9%;95% CI:-57.1%~-30.3%;P<0.001),该结果达到试验的主要终点。在所有治疗组中,中位甘油三酯的降幅从36.4%到63.4%不等,且与既往降脂治疗无关。

Pegozafermin治疗显著改善非HDL-C(所有剂量pegozafermin合并组 vs. 安慰剂组:-18.3%vs. -0.6%;95% CI:-30.7%~-5.1%;P=0.007)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所有剂量pegozafermin合并组 vs. 安慰剂组:-10.5%vs. 1.1%;95% CI:-21.5%~-2.0%;P=0.019)。

所有剂量pegozafermin合并组治疗8周的患者肝脏脂肪变性对比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以最小二乘法统计,平均百分比变化-42.2%vs. -8.3%;95% CI:-60.9%~-8.7%;P=0.012)。

接受pegozafermin治疗的患者中有41/67例(61.2%)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而安慰剂组为9/18例(50%)。最常见的TEAE与胃肠道紊乱和注射部位反应相关,所有这些反应均为轻度至中度,大多数持续时间为一过性。研究者未观察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总之,FGF21类似物pegozafermin可显著降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非HDL-C、ApoB以及肝脏脂肪变性,并有可能对其他代谢指标产生积极影响,是多种合并症的代谢调节因子。事实上,这些“代谢紊乱患者”可能从一种治疗中有多重获益。如果这些发现在3期试验中得到证实,pegozafermin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药物,同时可解决其他几种心脏代谢风险因素。(来源:医学新视点)

6|Cell子刊:二甲双胍为何能减肥?肾脏是关键

二甲双胍(Metformin)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而具有降低血糖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也是全球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全世界有上亿人在服用二甲双胍。

作为一个老药,人们对于二甲双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热度也是日益高涨,而二甲双胍也总是不断地刷新我们对它的认知,并持续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有减肥的功效。但到目前为止,二甲双胍究竟是如何调节减肥的还不十分清楚。

2023年4月,多伦多综合医院研究所Tony K.T. Lam团队(Song-Yang Zhang为第一作者)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Metformin triggers a kidney GDF15-dependent area postrema axis to regulate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肾脏才是二甲双胍对抗肥胖的关键,具体来说,二甲双胍通过上调肾脏中GDF15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液中GDF15水平,GDF15作用于大脑极后区(Area Postrema,AP)的GFRAL,从而降低食物摄入量,实现减肥效果。
这项研究揭示了肾脏的一个之前未知的新功能,也提示了我们,肾脏可作为二甲双胍的靶点,将为肥胖及其带来的衰弱和毁灭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令人兴奋的新途径。


2019年12月9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了题为:Metformin-induced increases in GDF15 are important for suppressing appetite and promoting weight los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会诱导血液中GDF15水平升高,进而调节大脑特定区域,抑制对摄入高脂饮食的欲望,减少饥饿感,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这项研究并没有搞清楚究竟是哪个器官帮助二甲双胍来调控GDF15的表达,从而实现减肥效果的。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方式,是了解食物摄入和体重在体内如何控制的关键。


2019年12月25日,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GDF15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on body weight and energy balance 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详细地描述分析了来自临床、细胞、类器官和小鼠的大量数据,首次确定了体内对二甲双胍产生反应的GDF15的组织来源——远端小肠和结肠,揭示了GDF15在调节二甲双胍对体重和能量平衡的有益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Tony Lam团队推测小肠应该负责二甲双胍诱导减肥的能力,这是因为二甲双胍通过肠道引起血糖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

然而,后续实验证明推测并不对,在大鼠模型中,当抑制小肠分泌GDF15时,二甲双胍仍能诱导血液中GDF15水平的显著上升,以及食物摄入和体重的下降。

根据之前的研究,GDF15在远端肠道和肾脏均有表达,研究团队发现,只有抑制肾脏中GDF15的产生,才能阻断二甲双胍诱导的血液中GDF15水平的上升,并消除其对食物摄入和体重的减轻作用。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肾脏还发挥着我们以前未知的新功能,除了调控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骨矿化,肾脏还参与调控体内能量平衡。通过将肾脏与减肥联系起来,这项工作也为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肥胖流行奠定了基础。


二甲双胍在体内的作用途径

除了使用动物模型,研究团队还与肾病学家合作,利用现有的人类临床数据进行了实验。他们分析了360例人类肾脏活检中的GDF15水平,并发现了与患者血液中GDF15水平的相关性。这部分实验数据虽然还是初步的,但支持了来自肾脏的GDF15有助于血液中GDF15水平的观点。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上调肾脏中GDF15的合成,来增加高脂饮食的雄性大鼠的血液中GDF15水平。重要的是,肾脏特异性的GDF15表达下调,以及大脑极后区(Area Postrema,AP)特异性的GFRAL表达下调,解除了二甲双胍降低食物摄入量及降低体重的能力。这些发现揭示肾脏可作为二甲双胍的靶点,二甲双胍通过肾脏GDF15依赖的大脑极后区(AP)轴调控能量稳态。



通讯作者Tony K.T. Lam教授(左),第一作者Song-Yang Zhang博士(右)

Tony Lam教授表示,将在多伦多综合医院研究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将这一实验室发现转化到临床应用以帮助肥胖患者,了解二甲双胍通过肾脏起作用,将为肥胖及其带来的衰弱和毁灭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令人兴奋的新途径。 (来源:生物世界)

政策简报

7|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

分类管理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制度。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持续推进,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分类规则与分类目录适时修订,监管效能和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提升。随着医疗器械相关科技和产业高速发展,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分类管理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分类管理制度执行有待进一步严格。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落实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7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8|NMPA答复:进口药品分包装企业可以销售其分包装的进口药品

7月18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针对上海药监局提交的《关于进口药品分包装企业销售药品有关事宜的请示》(沪药监药管〔2022〕329号)给予复函,明确:

境外生产药品分包装备案后,进口药品分包装企业可以销售其分包装的进口药品。

原文如下: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你局《关于进口药品分包装企业销售药品有关事宜的请示》(沪药监药管〔2022〕329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一、 境外生产药品分包装备案后,进口药品分包装企业可以销售其分包装的进口药品。

二、 请你局加强对进口药品分包装企业的监管检查,督促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生产、经营等质量规范相关要求,建立健全药品追溯制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9|K药一线治疗宫颈癌III期研究成功

7月19日,默沙东宣布,在由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进行的预先指定的中期分析中,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新诊断的高风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III期KEYNOTE-A18研究达到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此外,总生存期(OS)也有延长的趋势,不过数据尚未成熟。


KEYNOTE-A18研究,也称为ENGOT-cx11/GOG-3047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1060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高风险(伴淋巴结阳性IB2-IIB期或III-IVA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旨在评估K药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和OS。

试验组患者需接受20次K药(前5次Q3W,后15次Q6W)治疗并接受同步放化疗,外加外照射放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随后接受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安慰剂治疗并接受同步放化疗,外加EBRT,随后接受同步放化疗。

默沙东表示,KEYNOTE-A18研究的数据将在近期举行的医学会议上展示,并将被提交至监管机构。

此前,K药在宫颈癌适应症上已获批①单药治疗接受化疗后疾病进展的PD-L1阳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②联合贝伐珠单抗和铂类化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PD-L1阳性宫颈癌。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据估计,2023年美国约1.4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和4000例死亡病例。2020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例,死亡病例约6万例。

接种HPV疫苗是目前预防HPV感染最有效的途径,不过,全球虽已有4款HPV疫苗上市,仍有众多适龄女性没有机会接种。而临床上可用的宫颈癌治疗药物也仅6款,分别为K药、卡度尼利单抗、西米普利单抗、贝伐珠单抗、tisotumab vedotin和赛帕利单抗。其中,仅帕博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可用于宫颈癌的一线治疗。

在国内III期在研药物中,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恒瑞SHR-1701、石药恩朗苏拜单抗、齐鲁制药PSB205、誉衡药业赛帕利单抗以及上药博康prolgolimab在开展一线治疗宫颈癌的III期临床。(来源:医药魔方)

10|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机制阐明

据最新一期《科学信号》杂志报道,日本顺天堂大学研究人员阐明了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癌蛋白CagA是如何破坏Wnt/PCP信号传导并促进胃癌发生的。深入了解Wnt/PCP通路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潜在的靶点,有助于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干预。

临床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菌株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向宿主运送的一种特殊蛋白,即癌蛋白“CagA”,已被证明可与多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并促进胃癌的发生。

此次研究发现,CagA与胃上皮细胞内的多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诱导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途径,促进胃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在3个不同的模型,即非洲爪蟾胚胎、成年小鼠胃和培养的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了癌蛋白CagA,并试图了解它对宿主细胞和途径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洲爪蟾胚胎中CagA癌蛋白的表达导致汇聚延伸运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的细胞运动)受损。这种损伤进一步干扰了随后的关键胚胎发育过程,包括体轴的形成。

成年小鼠实验表明,小鼠胃中CagA的表达导致幽门腺的深度增加,并引发异常或过度的细胞增殖,这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观察到的显著现象。

最后,团队在培养的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了CagA癌蛋白。实验清楚地证明,CagA癌蛋白的一小部分与VANGL1/2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移位,并导致Wnt/PCP途径中断,该途径是影响有机体发育的关键生物“中继站”。

研究人员表示,幽门螺杆菌CagA-VANGL相互作用对Wnt/PCP信号传导的扰动会引起增生性变化,并导致胃幽门腺细胞分化受损,与CagA的其他致癌作用相结合,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来源:科技日报)

和我们取得联系

0512-53414599 电       话:0512-53414599
传       真:0512-53414799
销售热线:13962604255
                 18862680117
服务热线:18962604255
地       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温州工业园区瓯江路
邮       箱:zyj4255@126.com

Copyright © 太仓正信干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13583号-1 技术支持:昆山金橙科技